九球直播app下载介绍
“大城小事”走访记|拆栏透绿:“城市会客厅”漫入生活
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(记者赵旭、李春宇)作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“常客”,北京市民王涵欣喜地看到,矗立近15年的公园围栏、安检门闸退出了历史舞台。原先从家出来,得绕一大圈经安检入门,如今“条条捷径通公园”。
标志性“双奥场馆”——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和国家游泳中心“水立方”,就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,这里中心区面积约11.59平方公里,承载着“双奥之城”的荣耀与梦想,也是市民游客青睐的休闲空间。今年9月下旬至10月初,园区拆除边界围栏5392米,多个安检口同步撤销。
“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,出于安全、管理等方面考虑,园区在2009年立起围栏。”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闻宇说,随着游园热度持续攀升,尤其是小长假旅游高峰时安检处排起长队,游玩体验势必打折。
走到位于北辰东路与慧忠路交叉口的1号口,以及“鸟巢”东南侧的2号口,记者看到,公园围栏和安检设施已不见踪影,映入眼帘的则是不时穿梭来往的骑行爱好者身影。陆闻宇介绍,围栏拆除后,园区设置了7.5公里长的“彩虹”骑行路线,赚足了“运动迷”的人气。
展开剩余61%“以前走路进来都要过安检,骑行更是不可能了。”北京市民宋欢说,“这里路宽、景美,还有不错的延展性,这样的公园规划很贴心。”
市民游客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骑行。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
公园绿地,城市里的“会客厅”。然而长期以来,公园围墙耸立,虽便于管理,却在民众日常生活与绿意美景间竖起屏障。如今,游园成了“新时尚”,“公园20分钟效应”在各大社交媒体走红,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茶余饭后、周末假期到公园舒缓心灵,短短20分钟就能完成“精神快充”。显然,“圈地”管理旧模式已无法顺应新发展要求。
民之所呼,政之所向。近年来,北京持续响应民众诉求,拆除公园边界围栏,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服务,不断推动实现推窗见绿、出门进园,夯实这座城市的绿色福祉。
2024年上半年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印发《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(2023年-2035年)》,要求规划新建的各级各类公园全面实现无界开放;已建成的各级各类公园,除因售票管理、文物保护、特殊安全防护等需要保留的围栏外,鼓励对公园边界围栏宜减则减。
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刘涛介绍,截至目前,北京已完成156个公园的无界改建,共拆减围栏超过14万延米,开放共享绿地51块。记者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、海淀公园等地走访看到,围栏拆除后,公园与城市街区基本实现无缝“牵手”。
“建设‘花园城市’不是简单打造花园景观,而是不断推进花园与城市的融合、绿色生态与日常生活的融合。”刘涛说,首都生态建设正由绿量增长向品质提升转变,由城中有绿向绿城融合转变。
此外,公园敞开怀抱后,一方面提升了民众游园便利度,另一方面也出现随意穿行踩踏草坪、电动车入园等问题,治理成本上升。多名公园管理人员表示,在加强文明游园引导的同时,要不断创新无界公园管理模式,同时还应由高位统筹协调属地执法部门、城市管理部门、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共治,擦亮“城市会客厅”诗意栖居的名片。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步科股份: 关于召开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内容摘要
下一篇:没有了